或許你曾經在計算機概論,或是電腦原理的相關書籍中讀到過。我們可以將電腦的記憶體想像成一個一個小格子(cell)。其中的每一個格子都由 8 個存放著 0 或 1 的位元(bit)組成,稱之為一個位元組(byte)。
當然了,為了能夠對每一個記憶體空間進行儲存及存取的動作,因此每一個格子也都擁有一個絕對且唯一的地址(address)。
在機器語言或是組合語言這些低階語言中,我們可以直接利用記憶體的地址進行儲存及存取的動作。然而在高階語言的觀念,基於程式設計師撰寫與閱讀的方便上,我們並不希望如此(不管怎麼說,要記憶各個值的存放地址實在是太不直覺了)。
取而代之的,我們會給這些需要使用的記憶體空間一個「名字」,使我們能夠直接利用這個名字,對其所對應的記憶體進行操作。而這個擁有名字的記憶體,也就是所謂的「變數」了。
但是,不同類型的資料,例如表示字元(character)的變數與表示整數(integer)的變數,所使用到的記憶體空間大小可能就不盡相同。為了有效利用記憶體空間,也就有了各種不同的資料型態(data type)。
至於有哪些不同的資料型態,實際上是根據不同程式語言而有所差異的。所以關於變數,剩下的內容就留待介紹各種程式語言時再做說明了。
1 回覆:
最近開始學些東西,覺得這篇好實用喔! 感謝^__^
張貼留言